* 新闻详情- */>
2024年全国两会开幕以来,全国人大代表、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、华南理工大学-艾目易手术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副主任车文荃教授积极建言献策。
(图源:中国青年报)
期间,车文荃教授围绕“加快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”、“加强交叉学科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,助推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发展”、“构建软件开发者就业数据库,加强行业人员引导和智力资源充分利用”等提出了建议和愿景。
近年来,我们团队开展了肿瘤消融仪、肿瘤消融探针、手术机器人电磁定位系统,以及用于人体生理信息非接触检测的雷达芯片等研发,以期提高手术机器人定位精度、为国产生物医学雷达的研制提供国产化芯片等。
当前,我国手术机器人创新发展面临多项挑战:研发涉临床医学、机械学等多学科,需解决多项技术难题;由于关系人体安全和生命健康,手术机器人需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,不仅耗时耗力,还需与医疗机构紧密合作;如何实现成本优化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是一大挑战;在得到医生和患者认可、提高市场接受度方面,还需要更多智慧。
在我国医疗器械领域,部分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;医疗器械产业链存在薄弱环节,影响产业整体竞争力;医疗器械的注册审批流程复杂,市场准入门槛较高。从外部环境看,发达国家在技术、品牌、市场等具有优势,我国企业亟需提升国际竞争力。
推动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可从政策支持、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、市场准入和国际合作这四个方面着手。
政府可通过提供研发资金支持、税收优惠、优先采购等政策,鼓励企业投入资源推动研发,同时鼓励风险投资和金融机构支持相关创新项目。
加强高校、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,促进科研成果转化,并大力培养医工交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。
简化市场准入流程,将创新医疗器械纳入医保报销范围。
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,提升国产医疗器械的国际竞争力。
未来,手术机器人将采用更先进的技术,如深度学习、多自由度机械臂等,以提高手术精确度、安全性和效率;应用将扩展到神经外科、骨科、口腔科等更多领域;同时,临床应用将进一步向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,促进商业模式从设备销售为主转变为设备、耗材和服务的综合模式。
期待国产手术机器人逐步替代进口设备,实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,以及从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甚至“领跑”的转变,与国外知名品牌在国际市场同台竞争。
(文章来源:“生命时报”第1783期)